基于认知负荷的高校综合体育馆空间“舒畅感”设计研究(研究生毕设)
-
项目来源于清华大学北体育馆评估项目。现象问题是高校综合体育场馆空间质量参差不齐,具体问题在于综合体育场馆空间偏差影响评估体系不足。上升到科学问题层面,需要探究环境对使用者运动体验的影响机制是什么?
1.研究系统构建
研究依据“认知负荷”模型构建评估指标系统,主要包含主观参数、生理参数、行为参数三方面。具体指标上,选择脑电+眼动的原因:视觉感受对于建筑空间非常重要,眼动是必要的。其次,运动行为包括空间体验以及运动决策等,皮电、心率等虽然能够刻画情绪、压力、觉醒等,但无法刻画高级的功能比如:决策等。而脑电能够很好地同时刻画空间认知和运动决策。
2.实验设计
由于人在体育场馆内所受刺激可分为两类,一类是长时性的空间环境刺激,一类是及时性的决策刺激。因此实验按照长时空间刺激-短时决策刺激的方式进行设计。同时,为了控制环境变量,将待评估的三座体育场馆在VR环境当中进行数字孪生,并利用10人次在真实空间中的表现进行参数矫正。
3.评估结论
由偏差校正后的综合评估可知,西体育馆整体流线上的认知负荷“舒畅感”低于综体低于北馆。
北馆的认知负荷“舒畅感”在不同空间场景中表现均匀,但在离开主入口时由于出口对景不佳,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“舒畅感”降低。
综体的总体得分小于北馆,且在旅程图上与北馆的整体体验有相似之处,同样暴露出在场馆出口处的“舒畅感”降低。
西体的整体认知负荷“舒畅感”最差,针对空间节点应当都要有所提升,但入口和出口体验相比于其他的空间节点有明显的提升,主要原因是西体所处的环境有比较良好的绿化,使得出入感受较好。
-
关键词: 量化用户研究,认知负荷,运动决策,脑电,事件相关电位,眼动追踪,虚拟现实
项目类型: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设计
时间: 2024.2-2024.5
指导:庄惟敏教授,任飞正高级工程师
合作: 独立完成
主要贡献:
1.基于认知负荷模型简化PAD、SD和NASA-TLX量表,在3个月内收集并分析了306份问卷,为评估提供了50%支撑;
2.在3天内于Cave VR环境中组织了42名参与者的用户测试,利用眼动追踪、脑电图(EEG)、事件相关电位(ERP)以及E-Prime分析用户行为,量化用户的认知负荷并绘制空间设计中的用户体验旅程图;
3.使用Python和MATLAB处理并分析用户行为与生理数据,独立制作并提交了包含212页的文档报告和61页的演示文稿;
技能:rhino、AutoCAD、Adobe Illustrator、Adobe Photoshop、Abode Premiere、Enscap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