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和构建一种无线、实用且高性能的脑机接口系统
-
项目来源于佐治亚理工情景计算实验室的真实课题项目。工作的核心是设计和优化一个8通道500hz的干电极BCI系统,用稳态视觉刺激电位的范式来进行实时多分类和控制。
1.系统搭建
本实验系统基于8通道OpenBCI电路板进行搭建,利用websocket进行数据传输。为了原有OpenBCI系统时间帧不够精确的问题,利用Arduino对时间帧记录方式进行了重新调整。此外在服务器拿到数据后,利用样条曲线进行重采样确保数据均匀。
2.算法优化
我们尝试使用目标频段的EEG能量,EEG的SNR,低频段的能量建立起事件分类机制,并通过小规模数采以及离线实验确定了触发阈值,能实现坐姿识别准确率85%,延迟5s以内,站姿识别率75%,延迟10s以内。
3.小型数采
我们开展了针对5人的小规模数采以优化分类算法,分别测试了站姿和坐姿两种情况,并发现数采时间(被试精神集中情况)会影响阈值分布。
小型Demo
研究流程
-
关键词: 脑机接口、人机交互、泛在计算
项目类型:实验室项目
时间: 2025.1-2025.5
指导:Dr.Thad Starner(美)、Yuhui Zhao
合作: Tianhong Yang, Tianqin Yu, Zishuo Wang
主要贡献:
1. 使用 Python 构建基于 WebSocket 的 Server/Client 系统,集成 Arduino 控制的视觉刺激与 OpenBCI 脑电实时读取、分类及反馈机制,实现 4 秒内低延迟预测输出:
2. 对实时 SSVEP (稳态视觉诱发电位)8 通道脑电信号进行滤波与重采样,构建 4 秒、1/8 滚动步长的 FFT 窗口,支持最小 5Hz 分类间隔,实现实时分类准确率站姿75%,平均延迟10s,坐姿分类准确率 85%,平均延迟5s
技能:Python、Arduino、Websocket、FFT、SNR、Signal Processing